2021年安徽三支一扶考试模拟:阅读理解(5.11)

  1.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以不贪而名垂青史。有一次,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送给当权的子罕。子罕拒不接受。那人说,让做玉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送给你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这段文字给人的警语是( )。

  A.君子慎独。

  B.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D.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2.中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得相对较晚,其大部分效果在过去四十年中才显现出来。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影响,发生得肯定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而且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强大。随着政治越来越稳定,大规模的发展、生产、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已经改变了中国。

  上述文字透露出来的潜在的信息是( )。

  A.中国工业改革的效果在较长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

  B.中国工业改革对中国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快

  C.中国工业革命后政治越来越稳定

  D.中国自然环境的发展前景和威胁

  3.与之相比,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行为多是到餐饮店享受中国美食,或到小商品市场买些小商品,一般不会到百货店和大型超市去买东西。国际游客来了,却带动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品牌商品的定价权,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带有相当大的“食利”性质,导致中国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却还不是国际游客的购物天堂。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旅游作为平衡国际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的一种手段,而应从国家利益的高度,限制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最高价格定位的做法,从法律角度理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政策是否形成了价格垄断。

  这段文字上一段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

  A.中国餐饮业在欧美置之脑后发展状况

  B.中国本土消费者对市场的巨大带动

  C.品牌商品定价权的形成机制

  D.国际游客在欧美的消费

  4.性格内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个性特征。它与害羞和具有孤僻的性格特征不同,与疾病无关。它也不是你能改变的事物。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

  A.性格外向的本质

  B.如何改变性格内向

  C.性格内向的危害

  D.性格内向的特征

  5.几乎席卷全民的创富行动催生了佛山“草根经济”的灿烂风景,也形成了“眼见为实”“落袋为安”的心理定式。而务实、低调的文化性格,常常让佛山人对“荣誉”和“称号”不那么热衷。所以吃苦耐劳的佛山人不缺财富,却缺少包装:一间凌乱的作坊也许是一个制造名牌的工厂,一位不修边幅的行人可能就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大佬。但过分随意的“朴实无华”一旦蔓延扩散,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必然弱化市民对城市形象的念想与呵护。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佛山人不修边幅,缺少形象包装

  B.长远来看,过分随意的低调对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一定的害处

  C.佛山人经济上的繁荣与做人的低调不和谐

  D.佛山人“朴实无华”的文化心理成因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提问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这段文字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子罕“不贪”的故事。题干要求选择文段给人的警语,所谓“警语”,须具有一定深度,不能是文段内容的概括。A项“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这与文中的“我的宝物是‘不贪’”相符。B项意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这显然与文段讲的“不贪”相去甚远,排除。C、D都是倡廉的俗语,虽表达了“不贪”的含义,但都没有脱离文章的内容概括,算不上是警语,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知“潜在的信息”可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题干中先提到工业改革,后又展示对自然环境发展的前景及威胁,所以D正确。选项A在原文中并未提出,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选项B是从文段中直接表达出来的信息,并非推论和潜在传达的信息,排除。题干最后一句提到了“政治越来越稳定”,所以C项也属于直接表达信息,并非推论,故也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国际游客来中国,带动不了中国商业发展,接着说明其原因是中国没有品牌商品的定价权,最后提出应从国家利益出发限制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最高价格定位。本文段的论述主体是品牌商品定价权,前后话题要一致,那么前文应该是和品牌商品定价权相关的内容。C项最为适合。

  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接语选择考点的语句衔接题。

  文段的主体词是“性格内向”,首先判定性格内向是一种个性特征。三个分句“与……不同”、“与……无关”、“也不是”均否定了既有的关于性格内向是什么的描述,接下来就应该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性格内向的个性特征究竟是什么?因此D项合适。

  A项“性格外向”与题目主题词不符,故排除。B项与题目说“也不是你能改变的”相矛盾,故排除。C项“危害”题目中并未涉及。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 文段开始分析了佛山人的文化性格对他们行事特点的影响,并且通过“所以”一词对上文进行总结,强调佛山人一贯低调的作风。最后通过转折词“但”将文段的重心拉到结尾一句话,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即过分的“朴实无华”不利于市民对良好城市形象的维护。所以作者的意图即为B选项。故答案为B。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9346.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