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徽省考笔试模拟:定义判断(8.4)

  1.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维、如何体验的期望,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表现。

  根据以上的定义,下面哪种行为体现了规范( )。

  A.一个从小生活在海边的人到草原工作,慢慢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B.律师在法庭上表现镇定、稳重、客观、富于正义感

  C.小郑身着背心和短裤,脚踏拖鞋参加好朋友的婚礼

  D.为了使大家玩得更开心,我们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2.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角色混淆的是( )。

  A.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不会说委婉的礼貌语

  B.为父母者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而导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

  C.某科研所研究员常常在家中与家人谈论科研中的问题

  D.下级在非工作场合,对上级毕恭毕敬

  3.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他代替物。

  以下属于定金的是( )。

  A.甲与乙(房东)于6月5日签订租房协议(月租金500元),该协议将于6月10日生效。乙要求甲先交100元钱,如甲不能履行合同,将不予退还。

  B.小张今年考上大学,通知书上写明,须先交纳学费5000元,才能办理入学手续。

  C.甲预向乙借款1000元,甲的好友丙将自己1000元的相机留给乙作为担保

  D.小王近期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在合同条款中规定,首付10万现金,剩余10万元于办理产权证书时一并交清。

  4.复合偏义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复合偏义这种修辞手法的是

  A.《汉书·刑法志》:“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B.杜甫《草堂》:“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C.苏轼《石钟山记》:“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D.《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5.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物质保障的一系列社会安全制度。

  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障的是( )。

  A.国家面向工资劳动者提供的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生活的生育保险

  B.社会给下岗职工提供最低生活补助

  C.国家给所有退休军人提供生活保障

  D.红十字会向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人“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维、如何体验的期望”。这种行为表现“相对固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海边生活的人适应草原生活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并不是“相对固定”的。B中“律师在法庭上的表现”符合律师在法庭这种“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维的期望”,而且这种要求是“相对固定”的,B符合定义。C中“小郑身着背心和短裤,脚踏拖鞋参加婚礼”这和“被要求如何行动的期望”完全相反。D中“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说明这种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并不“相对固定”。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规范认识不清”,“发生混淆”。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混淆了家庭成员与社会人之间的角色,因此属于角色混淆;B中为父母者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即没有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导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属于角色失败,不符合关键词,因此不属于角色混淆;C中某科研所研究员常常在家中与家人谈论科研中的问题,混淆了亲情关系和同事关系,因此属于角色混淆;D中在非工作场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演变成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因此属于角色混淆。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备注:本题容易误选D选项。尤其是在我国,很多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在非工作场合,上级仍然是下级的领导,只要不发生工作变动、调整,这种领导和被领导关系都是存在的,因此时刻保持对上级的尊重。但上下级关系是在职场的特定称谓,到生活中这种约束或指导关系已不复存在。故D项混淆了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

  定义强调“>合同当事人”、“>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他代替物”。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项没有涉及合同订立,显然不符合定义;C项中的丙并非“>合同当事人”,而是第三人的担保,不符合定义;D项属于交付中的首付款而非定金。只有A项符合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加点词语为反义词,A选项利和害、C选项浅与深、D选项作与息均为反义词,只有B选项的衣裾并非反义词。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物质保障”。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女职工的生育保险”,B中“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补助”,C中“退休军人的生活保障”都是国家和社会提供给社会成员的物质保障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D中“红十字会向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属于临时对灾民的社会救助而不是社会保障。故答案为D。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4873.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